首页>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重点工作

【信访工作法治化】信阳市聚合力控源头 推动信访工作提质增效

时间:2025-04-03 来源:

  近年来,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四级书记”抓信访,深化源头治理,推动多元化解,信访工作质效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环境。

  一、坚持党委领航,建好信访工作“责任链”

  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项目促发展、一手抓治理解难题,2024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6次专题研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化解涉众型信访突出问题;市级领导接访68次,带动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接访包案解决疑难复杂问题。一是高位推动聚合力。坚持把信访工作列入市县常委会会议议题,作为平安建设“一把手”工程的关键一环,将信访突出问题常态纳入周研判内容,着力强化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二是示范带动解难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制度化常态化,落实市级党政领导每季度至少接访一次,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周一AB角接访、其他县处级干部每月至少接访一次,乡镇党政主职每周轮流值班接访,在矛盾一线现场办公、会商督办、实质性化解信访问题,形成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效应。三是上下联动提效能。充分发挥各级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穿透式督导+双向反馈”工作机制,动态跟踪研判下级联席会议信访事项化解质效,推动属地和部门改进工作、完善政策,形成上下贯通的责任闭环。

二、坚持法治赋能,用好实质化解“组合拳”

  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持续规范信访事项受理、转送、交办、督办流程,树牢“有解思维”,强化多元联动,依照程序推进,推动问题实质化解。一是建强“一站式”集中受理平台。压实市县两级信访接待中心调解、仲裁、诉讼、行政复议和职能部门责任,推动信访问题一窗受理、一站解决。发挥“信访+群团+心理服务”机制作用,做好释法明理,力争“事心双解”。二是完善“清单式”精准交办模式。强化信、访、网、电集中集约管理,避免多头交办、重复交办。健全会商交办机制,对涉及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或者需多个部门共同化解的信访事项,一案一策建立责任清单,明确受理部门,压实化解责任。三是强化“一揽子”调处化解举措。坚持初件快办,提高首办质效。坚持重件督办,综合运用现场督查、专项督查等方式,紧盯不放,直至案结事了。坚持积案联办,对疑难复杂个案和涉众型问题,采取市级领导+属地或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案模式,“一案一专班”攻坚化解。四是健全“全链条”跟踪问效机制。不定期开展交叉评查,全方位“体检”受理程序、办理规范、化解质量,深挖严查久拖不决信访事项背后的作风和腐败问题,确保程序规范、实体到位。

三、坚持系统治理,打好源头预防“主动仗”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好用好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与“12345”热线联动,处置化解群众反映问题。坚持系统施策、源头化解矛盾,强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筑牢源头预防根基。一是强化网格预警。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工作体系,精准动态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拓展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功能,用好“信服通”APP,推动“信访+12345”“信访+网信”横向联动,健全“村报告、乡处理、县办结”机制,实现矛盾风险早发现、早上报、早解决。三是强化基层自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一约四会”“五老四员”“树下茶会”等工作法,动员和依靠群众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责任编辑:宋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