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 市县动态

【平顶山日报】宝丰县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经验与做法

时间:2023-09-11 来源:

一、建好阵地抓源头,让群众有地说理

  “走,咱到说事屋说道说道,看看谁对谁错。”“去就去,让乡贤们评评理。”

  今年8月3日,两名村民一起来到该县石桥镇东大庄村“老娘舅茶室”找村里的乡贤就宅基地问题“评理”。不大一会儿,两名村民笑着出来了。“都是乡邻,乡贤一开导,问题都解决了。”其中一位村民说。

  信访工作归根结底是群众工作,要让群众有地儿说理、说事,真正把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体现到具体工作中。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力军,宝丰县信访局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村级信访工作议事阵地——“摆理堂”,利用村内闲置宅基地,建成群众说理的新阵地。

  记者近日来到宝丰县第一个村级信访工作议事阵地——范营村“摆理堂”,感受这里的工作日常。在这里,县、镇、村三级信访干部联合“约访”,共同研判、解决村里面发生的信访事项。通过“摆理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问题有人管、服务不缺位”,从根本上破解了信访“老大难”。

  宝丰县村级信访工作阵地实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周一、三固定接待,每周二、四、五预约接待。县信访局班子成员每月至少下沉集中接访一次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不能现场解答,属村级范围内的由“摆理堂”理事会或村即时开会研究解决。

  宝丰县以村级信访工作阵地建设推动了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变群众上访为下访,有效回应、解决群众关切期盼,更好地让群众把理讲明、把气捋顺、把疙瘩解开,让矛盾纠纷在群众家门口得到有效化解。“宝丰县信访工作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尺,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以看得见的变化、实打实的成效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王代强说。

二、领导干部联乡包村,让群众有人谈心

  今年3月14日上午,王代强下沉到张八桥镇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开展接访活动,与来访群众面对面交流,现场研究矛盾化解措施。

  接访过程中,王代强仔细倾听来访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详细了解事情原委,耐心疏导来访群众情绪,阐明法规政策依据,并与镇负责同志共同分析商讨解决路径,尽快化解群众“心头事”。

  今年7月12日上午,刘海亮到县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公开接待来访群众。

  当天上午,刘海亮共接待群众8批9人,他们反映的问题涉及宅基地纠纷、低保救助等方面。接待过程中,刘海亮耐心倾听每一位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仔细查看有关材料,向来访群众、有关部门反复了解核实事情原委,并不时认真记录,现场研究解决办法。

  县级领导干部下沉乡镇接待群众来访和县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是宝丰县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做法。

  宝丰县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率先在全市实施了《县级领导干部下沉乡镇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明确规定县级领导每月第一周的周二为下沉接访日,分包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深入到各自所分包联系的乡镇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约访,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变被动接待为主动约访,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减少信访问题发生。

  宝丰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县级领导联乡包村信访工作责任制》文件,对下沉接访进行了调整,明确要求每位联乡包村的县级领导每周二常态化下沉乡镇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约访,面对面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督促指导各乡镇、各单位高效、快速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合法诉求,将信访群众有效吸附在当地。

  以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工作机制落实推动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信访格局:

  在县级层面,在全市率先建立“十智融合”县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实行集中办公,接入司法、公安、应急等10个部门的业务系统20个,科学处置县域各类突发事件;在乡级层面,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在10个乡镇建立了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统筹平安建设、司法行政等力量,构建“六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在村级层面,在321个行政村建立村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服务站。通过“一村一警一员”,优化网格队伍力量,实现“一员多能”,全面推行组团化服务,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协同化解、突发事件联动处置等活动。

  “宝丰县通过县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下沉接访等工作机制落实,让群众与领导见得上面、说得上话,反映的问题及时就地得到有效解决,将群众反映强烈、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大量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刘海亮说。

三、访调对接促和谐,让群众感到暖心

  近日,宝丰县一小区居民武某来到县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反映家庭纠纷问题。工作人员根据其反映的情况,将其引导至诉调窗口进行调解。窗口工作人员从情、理、法等角度,耐心细致反复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最终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宝丰县坚持访调对接,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五调合一”(司法调解、信访调解、法院调解、公安调解、检察调解)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调解组织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积极作用,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推动基层信访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创新。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

  成立宝丰县群众诉求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宝丰县群众诉求纠纷调解中心,与人民调解110合署办公,为矛盾纠纷调解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司法局、县信访局联合制定了《宝丰县关于建立“访调对接”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从对接原则、对接制度、对接程序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访调对接提供了制度保障。

  ——细化流程,务求实效

  建好专业调解队伍。在县公安局、人社局、卫健委等六家县直单位设立道路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纠纷、自然资源纠纷、医疗纠纷、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六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矛盾纠纷调解。县法院、司法局在县法院联合成立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使司法调解进一步与人民调解有机结合,接受县法院对民商事纠纷的诉前委派和诉中委托调解工作。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先后制定《宝丰县关于建立“访调对接”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中共宝丰县委政法委员会关于建立“五调合一”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宝丰县信访事项“访调对接”工作方案》,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诉前调解、信访调解、治安行政调解和检察调解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各种调解资源和手段,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健全调解组织架构,建立以县级调处中心为龙头、乡镇级调处中心为主干、村级调委会为基础的三级调解平台。在县级层面,设立群众诉求调解中心,实现信访与诉调有效对接,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乡级层面,依托各乡镇信访接待中心,整合信访、公安、司法等力量,成立乡镇诉调中心。村级层面,依托各村(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人民调解队伍,发挥一村一律师、一村一法官、一村一警作用,对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真正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保障到位,助推工作

  制度保障到位。出台访调对接相关意见,建立调解引导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调解移送、调解回复和调解终止等程序要求。建立访调对接制度,采取个人认领、集体商定、领导交派等方式,对有可能以调解方式化解的信访案件同步介入调解。

  人才保障到位。把调解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以司法局为主导,建立以律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法官、检察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主的人民调解队伍,同时吸纳人社、住建、卫健、民政、公安

  等职能部门人员,建立了拥有1261名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社会工作者等人员组成的专业人才库,为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人才支撑。

  经费保障到位。制定出台了调解员招聘辞退、管理教育、绩效考核、调处奖励等系列管理制度,县财政把诉调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具体由县司法局根据调解工作成效,以奖励形式对调解人员发放数额不等的奖金。

  “宝丰县用好用活访调对接联动这一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举措,使‘访’与‘调’融为一体,真正体现‘访中有调、调中知访’,访调对接融合,从而实现群众吹哨、部门报到、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格局。”肖志举说。

  “将问题解决在群众身边,将矛盾化解在村镇基层。”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宝丰县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社会治理走深走实、落地见效,全面巩固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宋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