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重点工作

【信访工作法治化】孟州市完善访调对接机制 提升源头治理效能

时间:2025-09-17 来源:

  孟州市探索完善信访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行动,在市级层面建立矛盾调解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建立矛调中心,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有效推动了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

一、强化甄别引导,精准识别、合理分流‌

  建立‌“信访+调解”告知引导制度‌,在信访部门设立调解咨询室,配备专职调解员提供法律咨询。信访部门在接待群众来访时,首先对信访事项进行‌依法依规甄别‌,明确问题性质、法律关系和解决途径。对于适宜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的纠纷,如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小额经济纠纷等,引导其选择调解途径。如城伯镇倪某与河阳街道毛某发生经济纠纷,倪某到信访局反映问题,信访局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通过甄别引导信访人选择调解途径,经过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对于明确不适合调解的信访事项,如涉及刑事犯罪、行政诉讼等,则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仲裁等法定途径解决,确保信访分流科学合理。

二、完善移送流程,规范程序、协同联动‌

  建立完善‌“信访—司法—调解”三级联动机制‌,对于适宜调解的信访事项,信访部门或有权处理机关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送至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化解。对于复杂疑难纠纷,积极探索‌“专家会诊”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协调法律顾问、调解能手、行业专家等共同参与、分析研判,确保移送精准性。如今年3月,信阳市张某等5名群众反映其亲属在河雍街道某企业务工期间身亡,要求赔偿。在市信访局的组织协调下,河雍街道、大定调委会、河雍司法所及资深律师田新功等,组建化解矛盾专班,分析矛盾焦点、平衡各方诉求,连续三天两夜开展调解工作,促成各方达成共识,签订调解协议书,并跟踪督促协议落实,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坚持依法调解,规范操作、提升质效‌

  按照《信访工作条例》和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持续完善“‌调查取证、‌组织调解、‌制作协议、‌限时办结”的调解流程,精准运用法律政策与情理疏导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确保“案结事了人和”。对于多次调解不成的案件,依法依规出具‌《人民调解终止书》‌,并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仲裁等途径解决。如河阳街道高某反映邻里纠纷发生冲突,对公安处理结果不满意。市信访局成立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化解措施,通过思想疏导和政策解释,引导信访人进入民事诉讼程序,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四、注重结果反馈,闭环管理、强化监督‌

  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平台作用,实现调解案件全程留痕、动态跟踪,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调解回访制度‌,对已化解的纠纷进行跟踪,防止矛盾复发。对于调解不成功的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移交信访部门跟进处理,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妥善解决。如今年5月,大定街道李某与西侧6户村民发生建房纠纷,市信访局甄别后,交由矛调中心办理,并组织成立了调解专班,经过一周攻坚,最终促成多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为跟进督促协议落实,调解专班与村委会签订监督协议,村委会指定专人监督施工,定期回访,确保协议条款执行到位。

  通过规范信访与人民调解对接流程,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多元共治。2024年以来,孟州市通过访调对接化解信访矛盾112起,有效减轻了信访压力,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责任编辑:宋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