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12名农民工来到济源示范区人社局,反映他们是派往蒙古国的务工人员,因故被辞退,要求支付务工期间的工资及解除合同补偿金。经了解,注册地在济源市邵原镇的河南某矿业公司,把从全国招聘的30名农民工派往蒙古国某矿山企业务工。期间15人因与管理人员发生冲突被辞退,辗转回国后,其中的12人从各自省份来到济源维权。
人社局高度重视,及时向示范区信访联席办报告情况。信访联席办会同人社局协调邵原镇政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等力量组建工作专班。考虑到这些农民工来自不同省份,滞留一天就多一天的花销,工作专班当即启动“绿色通道”,联系用人单位,开展访前调解工作。连续三天,组织劳资双方进行沟通,清晰解读法律权责,耐心疏导双方情绪,精准平衡各方诉求。为高效化解矛盾,仲裁院工作人员现场向该矿业公司出具《仲裁建议书》,指导其依法调解。经过不懈努力,双方最终于7月17日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即日支付全部欠薪18万余元。务工人员当场拿到了应得的劳动报酬,未在场的人员通过“云上仲裁”系统签署调解协议,经单位转账也拿到了报酬。济源示范区坚持快速响应、多元联动、调解优先,既避免了矛盾升级,又为农民工节省了维权时间成本,将这起欠薪纠纷圆满画上了句号。
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常态化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以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通过系统施策、精准发力,让信访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在这起境外务工讨薪事项的化解过程中,示范区迅速响应,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以实干和实效推动办理法治化落地见效。
责任编辑:宋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