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访广角 > 信访之窗

【农民日报】河南洛宁县:讲理村里新“讲理”

时间:2023-10-23 来源:

  今年4月,河南省洛宁县讲理村村民金磊(化名)与邻居金萍(化名)吵得面红耳赤。原来金萍认为近年来家中不顺,是金磊家的排水管正对着她家门口所致。金萍要求金磊尽快将排水管移除,金磊没有同意且出言不逊,双方发生争吵。调解员了解情况后,立即把两人请到村里的讲理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金萍认识到了错误,又教育金磊避免激化矛盾,有事通过村里协调解决。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取得了谅解,和好如初。

  讲理村位于洛宁县罗岭乡,原名小街村。从明末到清朝道光年间,每当家族祭祖时,都会将族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摆出来讲理,久而久之,十里八乡的人有事都来村里讲理,后来直接称该村为讲理村。讲理村村民相处谦让、遇事讲理的习俗世代相传。

  近年来,讲理村以传承发扬传统调解文化为基础,以坚持矛盾纠纷调处基础制度为保障,探索出一条借力文化传统、推进矛盾纠纷预防调处的有效途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些老百姓遇到矛盾闹上讲理堂,很多时候也只是希望大家给评评理。话说开了,气儿理顺了,也就没啥了。”摆开四方桌,抿上一口茶,说起调解村民矛盾,讲理村村党支部书记金相超打开了话匣子。

  “讲理,讲的是理,不能只讲对错,不说情理。孝敬父母、爱护手足、怜惜子女是人之常情。讲理的目的应该是激起人们的荣辱心、同理心、是非心。”金相超说,在讲理堂调解后,冒领养老金的女婿羞愧难当,争树苗的邻居重归于好,舍不得给母亲买药的儿女开始自省反思。

  如今,村民干完农活,都想往讲理堂去,或围在调解现场评评理,或坐在廊下叙叙情……无数矛盾纠纷因讲理堂而化解,许多情谊因讲理堂而修复。20多年来,该村模范家庭频出,妯娌之间、婆媳之间、邻里之间很少出现矛盾纠纷,没有一名村民因为刑事案件被判刑,几乎没有发生过信访和治安案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在传承发扬传统的同时,讲理村积极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制度,扎实做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工作。一是选好“讲理人”。村党支部把年长有威望、热心有经验、正直懂法律的“村贤”吸收进入村民调解委员会,及时主动介入矛盾调解,效果事半功倍。二是练好“讲理功”。每月组织调解员进行一次集中业务培训,学习法律知识,交流调解经验,提高调解能力水平,共同研究调处化解疑难矛盾纠纷。三是念好“讲理经”。每周坚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调解员时常深入群众家中及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情况,积极为村务工作出谋划策,构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为使道德文化的“软实力”成为村庄发展的“硬实力”,讲理村在洛宁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这些年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研学基地……吸引许多游客源源不断地前来探寻小山村的文化底蕴。

  如今,静谧的湖水宛如碧绿的缎带穿村而过,平坦的巷道串起散落的座座民居,路两旁花草繁茂、树木葱郁,不远处的梯田里,村民们正在辛勤劳作。近年来,讲理村村风清新、民风淳朴,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2022年度五星支部”等。

责任编辑:宋华礼